结构调整是行业“十二五”期间战略重点
发布时间:2012/2/20 11:41:11 点击:3280
行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结构调整是行业“十二五”期间战略重点
12月7日,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发布了《建筑防水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我国防水行业“十二五”期间结构调整战略、创新发展战略、人才发展战略等三大战略。其中结构调整战略是“十二五”期间防水行业三大战略中的重点。
《建筑防水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结构调整战略全文如下:
(1)产业结构调整
按照转变行业经济增长方式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全面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坚持扶优扶强,鼓励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引导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2)产品结构调整
淘汰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低质量的落后产品,大力推广性能优良、耐久性好、系统配套的产品,拓展新产品应用领域。
(3)工艺装备结构调整
淘汰落后工艺装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装备,提高成套装备的生产和研发能力,开发自动化水平高和节能环保的工艺装备,促进信息化和产业化融合,提升行业管理和运营水平。
解读:
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定调为“稳中求进”。
会议指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一是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二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严格产业政策导向,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组,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三是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会议多次提到了调结构,而结构调整也正是我会发布《建筑防水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
防水行业为什么要进行结构调整?防水行业是一个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有五分之四的产能严重浪费。。
据我会统计,2011年主要建筑防水材料的总产量预计达1203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66%。其中,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预计31731万平方,增长幅度为17.09%米;高分子防水卷材的产量预计为187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14%;自粘防水卷材产量达168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60%;沥青油毡类防水卷材的产量预计为13502万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
防水材料产量大幅上升既与防水市场容量不断扩大有关,也与近年来大量资金涌入防水行业,企业数量、生产线数量激增有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80号)等规定,防水企业必须取得防水卷材生产许可证才能进行防水卷材产品生产和销售。
2009年前,由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负责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核发工作,15年间,该审查部共发放了700余张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证。
2009年,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省级发证的受理、审查、批准、发证及生产许可证监督和管理工作。2年时间,全国各省市就发了700多张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证,是过去15年的发放量。
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总是向有利润的地方流动。过去5年,是建筑防水行业的黄金期,防水已由民用建筑逐步拓展到市政、道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及特种防水工程领域。防水行业赚钱,吸引大量资本进入防水领域,开设工厂,兴建生产线。
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会使市场和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同时带来竞争同质化、重复建设和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
防水行业工业增加值的急速下降表明,行业这种飞速发展不可持续。
据国家统计局对452家规模以上防水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10月防水行业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下降23.51%。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提高防水行业市场集中度,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怎么调整产业结构呢?
一方面有赖于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落后产能的淘汰,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市场的力量进行优胜劣汰。
目前,我会受工信部委托,正在编写防水行业新的产业政策。未来,产业政策将有重大调整,行业准入条件将极大提高。
如2010年的《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规定,防水材料行业中年产500万平方米以下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生产线、年产500万平方米以下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生产线以及年产100万卷以下沥青纸胎油毡生产线等落后的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应限期淘汰,不得转移、生产、销售和使用。
而新的产业政策则有可能规定,新建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生产线要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鼓励企业在节能、环保、减排、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不鼓励企业开展以单纯提高产能为目的的技术改造。
新的产业政策将在淘汰严重浪费资源能源的防水产品和生产线、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防水行业洗牌方面做出努力。
同时,我会还积极参与编制和宣贯《建筑防水卷材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通过落实《生产许可证》制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改善行业结构,规范市场秩序。
除提高企业运营门槛外,新的产业政策还可能通过不再发放新的防水卷材生产许可证的方式来限制防水企业数量的增加。如有新企业想进入防水行业,可以通过收购已有企业来获得生产许可。
通过市场的力量进行优胜劣汰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行业兼并重组是改善产业结构分散现状的关键。协会鼓励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并引导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的方式做大做强,形成一批骨干企业集团,提高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形成大企业做强、中小企业做专的格局。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建筑防水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最大的一年。
一批骨干防水企业如东方雨虹、深圳卓宝、广东科顺、大连细扬、潍坊宇虹、山东宏源、天津奇才、北京立高、唐山德生、江苏凯伦等,加大投资力度、新建生产基地,通过改造升级装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扩大产品品种数量,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在“中国建材企业2011年度500强”企业名单中,东方雨虹、大连细扬、潍坊宇虹、四川宏源、鑫达鲁鑫、潍坊金旭等7家防水企业榜上有名。
防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通过兼并重组扩大市场竞争力。2011年,东方雨虹再次出资1985.96万收购了徐州卧牛山公司。
唐山德生、山东宏源、在京的山西籍防水企业和浙江部分企业也都在酝酿资产重组事宜。
若干防水企业开始布局进入资本市场,尝试冲刺创业板。
2011年,首个“中国建筑防水产业基地”落户山东寿光市台头镇,台头镇政府描绘了产业基地的蓝图:工业园占地50平方公里,基础建设投资5亿元。“中国建筑防水之都”盘山县建立了“新型防水材料产业园”,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吸引80家防水企业进驻,支持企业向规模型、集群化发展。
骨干防水企业加快扩张步伐,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新的产业基地的出现,推动产业步入规模化发展,进一步促进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十二五”时期仍然是我国防水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中国每年新生人口要超过1000万,每年由农村进入城市需要解决住房的进城人员达到1800万,还有2100万流动农民工,也需要居住及配套基础建设。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政府将适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未来10-15年防水行业仍然会稳健的发展。企业要苦练内功,抓住机遇,趁势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