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培华:合理的工程造价是提升防水质量的先决条件
导语
2020年5月27日,中国建材报刊登了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同济大学建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材料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雄提交的关于《修订建筑防水工程质量规范与防水材料标准的建议》,引起了防水行业的广泛关注。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副会长、深圳市防水行业协会会长瞿培华激动地表示:“这个建议太及时了,防水行业正处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张雄代表的建议切合实际,合理可行,对推动防水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与时俱进、正本清源的促进作用。”
瞿培华指出,提高防水设计工作年限、防水等级要求,可以实现防水体系与建筑结构同寿命的目标;修订现行防水材料标准,提高其防水性能和耐久性品质指标;改革工程用建筑防水材料品质监管机制,增加防水材料现场取样检测环节,这些对于推进防水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都是极为必要的。
“为保证防水工程的整体质量,应优选防水材料,严格控制防水材料的品质。我国目前市场上新型防水材料品种繁多,高、中、低不同档次材料并存,分别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各自的适用范围,所以要根据建筑物的等级、性质、功能和构造特点以及本地区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防水材料。”
瞿培华举例说明,如高分子防水卷材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适用于屋面及地下防水工程,耐老化性能好的可用于外露工程。防水涂料在固化后形成无接缝的整体防水层,适用于形状复杂的防水工程和厕浴间防水工程等。
根据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瞿培华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调整修订现行的建筑防水造价定额,防水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独立分包出来,摒弃低价中标的顽疾,回归防水工程理性、合理的造价本源等。
“质量和造价,本应是成正比的统一体,‘一分钱一份货’。但现在的建筑工程,尤其是建筑防水工程中,往往本末倒置。人们企图用低廉的造价,换来优良的建筑,得到丰厚的收益。孰不知,适得其反,扭曲的防水造价必然难保建筑工程质量。合理的造价,无疑是确保防水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瞿培华进一步强调,防水工程造价是影响工程质量的直接因素。
2018年8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新版《建筑门窗工程、防水工程、地源热泵工程造价指标(试行)》。该《造价指标》对防水工程按东北华北、华中东南、西南、西北四个地区编制,防水工程造价指标按防水部位、防水等级、材质类别、厚度进行分类统计。
以东北华北地区为例,地下室防水造价最高是196.87元/㎡、室内防水造价最高是71.94元/㎡、外墙防水造价最高达122.15元/㎡、坡屋面防水造价最高是143.80元/㎡、平屋面防水造价最高是143.50元/㎡、种植屋面防水造价最高是158元/㎡。
瞿培华解释说,“这个造价其实是不低的,但为什么实际防水工程的价格却那么低呢?
一是因为这个《造价指标》不是强制性的,只能作为参考,业主对防水重要性的意识还不完全成熟,房地产开发商认为防水是无关建筑物安全的,只是辅助于结构。因此并不愿意在防水上多投入。
二是因为防水还没有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独立分包出来,只能层层转包。总承包商为获得更多利润,在多项分包的分部分项工程上盘剥吸水,防水工程自然是首当其冲被低价,甚至是被超低价分包。像剥洋葱一样,到防水施工商手里,就不剩多少了。”
“近年来,随着建筑物的建造成本不断升高,和商品房价格的扭曲猛增相比,防水工程造价却在不断下降,这是极不正常的。”
防水工程不受重视,防水造价一压再压,层层剥皮。企业间恶性竞争、低价中标,出现了很多防水材料中标价格比成本价格还要低的奇葩现象,这也是渗漏成为建筑顽疾的原因之一。
“防水工程造价过低导致分包商不得不使用假冒伪劣的防水材料,采取偷工减料的施工手段,甚至‘贿拉骗赌’开发商、甲方和监理,以期在似乎不可能盈利的防水造价中,挣回自己的血汗钱。”
提到防水工程低价效应造成的恶劣后果,瞿培华既愤慨又无奈,他呼吁希望有关方面重视防水工程造价过低的问题,否则,这种深埋于建筑物种的隐蔽工程一旦渗漏,再想弥补将会花费原防水工程数倍的价格,且所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也不可估量。
(来源:中国防水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