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09版)》第八项“防水技术”

8.1 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
1 聚氯乙烯(PVC)、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
(1) 主要技术内容
机械固定即采用专用固定件,如金属垫片、螺钉、金属压条等,将聚氯乙烯(PVC)或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以及其它屋面层次的材料机械固定在屋面基层或结构层上。机械固定包括点式固定方式和线性固定方式。固定件的承载能力和布置,根据实验结果和相关规定严格设计。
聚氯乙烯(PVC)或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的搭接是由热风焊接形成连续整体的防水层。焊接缝是因分子链互相渗透、缠绕形成新的内聚焊接链,强度高于卷材且与卷材同寿命。
1) 点式固定
点式固定即使用专用垫片和螺钉对卷材进行固定,卷材搭接时覆盖住固定件,如图8.1-1和图8.1-2所示。
基层为轻钢结构屋面或混凝土结构屋面(图8.1-1、8.1-2是以轻钢屋面为例),隔汽层通常采用0.3mm厚聚乙烯(PE)膜,保温板可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XPS)、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EPS)或岩棉等。
卷材纵向搭接宽度为120mm,其中的50mm用于覆盖固定件(金属垫片和螺钉)。按照设计间距,在压型钢板屋面上用电动螺丝刀直接将固定件旋进,在混凝土结构屋面上先用电锤钻孔,钻头直径5.0/5.5mm,钻孔深度比螺钉深度深25mm,然后用电动螺丝刀将固定件旋进。
图8.1-1 点式固定(1)
图8.1-2 点式固定(2)
2) 线性固定
线性固定即使用专用压条和螺钉对卷材进行固定,使用防水卷材覆盖条对压条进行覆盖,如图8.1-3和8.1-4 所示。
基层、隔汽层以及保温板等材料与点式固定相同。
卷材纵向搭接宽度为80mm,焊接完毕后按照设计间距将金属压条合理排列,在压型钢板屋面上用电动螺丝刀直接将固定件旋进,在混凝土结构屋面上先用电锤钻孔,钻头直径5.0/5.5mm,钻孔深度比螺钉深度深25mm,然后用电动螺丝刀将固定件旋进。
图8.1-3 线性固定示意图
图8.1-4 线性固定示意图
(2)技术指标
1)当固定基层为混凝土结构时,其厚度应不小于60mm,标号不低于C25;当固定基层为钢板时,其厚度一般要求为0.8mm,不得小于0.63mm。
2) 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的物理化学性能应满足表8.1-1要求、TPO防水卷材物理性能指标应满足表8.1-2要求。
表8.1-1 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物理性能
表8.1-2 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物理性能
(3) 适用范围
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在低坡大跨度或坡屋面的新屋面及翻新屋面中使用,特别在大跨度屋面中该技术的经济性和施工速度都有明显优势。主要应用于厂房、仓库和体育场馆等屋面防水工程。
(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该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大量应用。其中国内较典型的工程包括:五棵松体育馆、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项目新建厂房一期、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广州丰田扩能项目厂房、大连英特尔芯片工厂等屋面防水工程。

2 三元乙丙(EPDM)防水卷材无穿孔机械固定施工技术
(1) 主要技术内容
无穿孔增强型机械固定系统是轻型、无穿孔的三元乙丙(EPDM)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该系统采用将增强型机械固定条带(RMA)用压条或垫片机械固定在轻钢结构屋面或混凝土结构屋面基面上,然后将宽幅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EPDM)粘贴到增强型机械固定条带(RMA)上,相邻的卷材用自粘接缝搭接带粘结而形成连续的防水层。构造见图8.1-5、8.1-6所示。
图8.1-5 无穿孔增强型机械固定系统构造
图8.1-6 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自粘搭接带搭接示意图
增强型机械固定条带(RMA)宽254mm,由增强型三元乙丙橡胶(EPDM)卷材制成,两边带有两个宽76mm的自粘搭接带,用于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的无穿孔机械固定。构造见图8.1-7所示。
图8.1-7 增强型机械固定条带
卷材粘接到条带上将穿孔覆盖,在连续防水层上不出现机械固定穿孔,一是满足抗风荷载要求,在急速风力作用下保证屋面系统的稳定连贯性;二是不增加过多屋面荷载。
在安装和固定完保温板与隔汽层之后,按照风荷载设计的要求固定条带(RMA),条带(RMA)的间距根据屋面不同分区、不同的风荷载设置。然后将三元乙丙卷材粘接到预制了搭接带的条带(RMA)上,在节点以及女儿墙转角处做机械固定,以减小结构变形对这些部位的影响。轻钢屋面可直接固定,混凝土屋面须预钻孔。
选择该系统的前提是基层必须要具有足够的抗拔能力。
抗风荷载性能是直接关系到屋面机械固定系统质量的关键。
风荷载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屋面风力所带来的影响(负压力),对于钢屋面来说,在风荷载计算时还需要考虑的是屋面内部空气压力带来的正压力,如果建筑物有较大开口,如:大型的门、窗等,该正压力的影响会更加明显;混凝土屋面因为是密闭的基层,所以不会产生正压力;并且,在屋面不同的区域受到的风荷载影响不一样,做机械固定时需要采取不同的固定密度。
屋面防水层按照需要的固定密度将增强型机械固定条带(RMA)固定到结构层。保温板的固定与增强型机械固定条带(RMA)的固定需分开,在急速风力的作用下,保温层与防水层的受力不会相互影响,从而使屋面系统达到更好的抗风荷载效果,而在边角区需按要求进行加密固定,这些区域受风力的影响远远超过中区的受力影响。
系统特点:无穿孔、铺设速度快、搭接缝少、轻质、美观;三元乙丙卷材耐候性、抗紫外线性能优异、使用寿命长、回收利用简单并且不含任何增塑剂,可有效减少屋面防水层的更新频率,降低了回收和再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环保节能。在达到使用寿命年限后可简单的回收利用,对资源保护有积极的影响。
(2) 技术指标
根据风速、建筑物所在区域、建筑物规格、基层类型、屋面结构层次等因素,计算机械固定密度,并在屋面不同部位,分别设计边区、角区和中区,按不同密度进行固定。对于机械固定系统性能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是系统的抗风荷载性能,是系统成与败的关键。
风荷载与机械固定密度设计的步骤:
风荷载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以下为同时考虑到屋面正压
力与负压力的计算:
1)风揭力计算W(帕)
W = Qref × Ce ×(Cpe + Cpi)
Qref 瞬时风速风压=ρ / 2 × Vref²=空气密度 / 2 ×风速;
Ce 暴露系数(由建筑物所在区域决定,海边、农村、郊区和市区);
Cpe 负压力系数(风经过屋面时带来的压力);
Cpi 正压力系数(室内压力)。
2)紧固件抗拉拔力R(牛顿)
紧固件设计抗拔值 = 屋面系统抗拔力试验值 ×修正系数/安全系数;
紧固件的抗拉拔力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个紧固件的抗拉拔力值,而是整个系统的抗拉拔力值,其计算方法是在屋面系统抗风揭力实验中,任一元件失败而断定系统失效时紧固件的受力数值。
3)紧固件密度n(个/平米)
紧固件密度:n=W/R,计算出每平米卷材需要的紧固件数量。
4)建筑物情况
按照建筑物的尺寸、高度和坡度确定不同风荷载区域:例如角区、边区和中区,屋面受风力影响递减。
5)条带(RMA)布置
在屋面不同的分区条带(RMA)布置的间距为:
I = 1/ (n × e);
I:表示条带(RMA)或机械固定间距(m);
N:表示每平米紧固件数量;
E:表示紧固件间距。
但最大间距I不能大于2.5 米。如果是钢屋面,条带的固定在满足风荷载设计要求的同时还须垂直于波峰方向固定,以减轻屋面受力;混凝土屋面无固定方向的要求。
表8.1-3增强型机械固定条带(RMA)的技术要求
表8.1-4 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物理性能指标
(3) 适用范围
轻钢屋面、混凝土屋面工程防水。
(4) 己应用的典型工程
该技术已在成都英特尔、北京卡夫饼干厂、苏州齐梦达芯片厂、天津空客A320总装厂、沈阳宝马等多个项目屋面防水工程中应用。
8.2 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
1 主要技术内容
该技术创新点包括材料设计及施工两部分:
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所采用的材料是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该卷材系在一定厚度的高密度聚乙烯卷材基材上涂覆一层非沥青类高分子自粘胶层和耐候层复合制成的多层复合卷材。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断裂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胶膜的耐水性好,一、二级的防水工程单层使用时也可达到防水要求。采用预铺反粘法施工时,在卷材表面的胶粘层上直接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固化后,与胶粘层形成完整连续的粘接。这种粘接是由液态混凝土与整体合成胶相互勾锁而形成。高密度聚乙烯主要提供高强度;自粘胶层提供良好的粘接性能,可以承受结构产生的裂纹影响;耐候层既可以使卷材在施工时可适当外露,同时提供不粘的表面供工人行走,使得后道工序可以顺利进行。该卷材采用全新的施工方法进行铺设:卷材使用于平面时,将高密度聚乙烯面朝向垫层进行空铺;卷材使用于立面时,将卷材固定在支护结构面上,胶粘层朝向结构层,在搭接部位临时固定卷材。防水卷材施工后,不需铺设保护层,可以直接进行绑扎钢筋、支模板、浇注混凝土等后续工序施工。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未凝固混凝土与卷材的耐候层和胶粘层接触、作用,在混凝土固化后卷材与混凝土之间形成牢固连续的粘接,实现对结构混凝土直接的防水保护,防止防水层局部破坏时,外来水在防水层和结构混凝土之间窜流。该技术在提高防水层对结构保护可靠性的同时大幅度降低可能发生的漏水维修难度和费用。
2 技术指标
表8.2-1 主要物理性能指标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下工程底板和侧墙外防内贴法防水。
4 己应用的典型工程
在北京、上海、武汉、杭州等地机场、地铁、商厦、酒店等重要工程中应用,防水效果显著。可以很好的解决外防内贴部位的防水难题,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典型工程有:北京地铁十号线农展馆站、北京地铁四号线知春路站、北京LG大厦、北京宝洁研发中心、上海联合利华研发中心、上海陶氏化工研发大楼、大连奥林匹克广场、无锡机场候机楼、南京光进湖别墅等地下防水工程。
8.3 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
1 主要技术内容
预备注浆系统是地下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接缝防水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将具有单透性、不易变形的注浆管预埋在接缝中,当接缝渗漏时,向注浆管系统设定在构筑物外表面的导浆管端口中注入灌浆液,即可密封接缝区域的任何缝隙和孔洞,并终止渗漏。如果构筑物将来出现渗漏,可重复注浆管系统也可以提供完整的维护方案。当采用普通水泥、超细水泥或者丙烯酸盐化学浆液时,系统可用于多次重复注浆。利用这种先进的预备注浆系统可以达到“零渗漏”效果。
与传统的接缝处理方法相比,不仅材料性能优异、安装简便,而且节省工期和费用,并在不破坏结构的前提下,确保接缝处不渗漏水,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接缝防水措施。
预备注浆系统是由注浆管系统、灌浆液和注浆泵组成。注浆管系统由注浆管、连接管及导浆管、固定夹、塞子、接线盒等组成。注浆管分为一次性注浆管和可重复注浆管两种。
图8.3-1 注浆管结构示意图
注浆管安装方法:
图8.3-2 注浆管安装示意图
(1)截取注浆管,注浆管的安装长度每段不超过10米,并在两端连接注浆管导管,注浆导管与注浆管连接应牢固、严密;注浆导管末端安装塞子,封堵密实。
(2)清理基层。固定注浆管范围的基层应坚实、基本平整,不得有浮浆、油污、疏松、孔洞等,否则应予以清除。必要时可用防水砂浆修补。
(3)确定注浆管安装位置,保证注浆管任意一侧混凝土的厚度不得小于50mm。
(4)将注浆管用固定夹固定在混凝土接缝基面上,注浆管应与基面密贴,中间不得有悬空部位。注浆管的固定间距宜为200~250mm,固定应牢固可靠。
图8.3-3 固定夹固定注浆管示意图
1)每段注浆管的出桨口和进浆口平行交错安装,注浆管(不含连接管)错开距离宜为20~30mm,平行间距50mm,见图8.4—2所示。
图8.3-4 注浆管连接示意图
2)注浆管的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50mm,转弯部位应平缓,不得出现折角。
3)双道平行设置的注浆管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
(5)注浆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部分至少应有一处与结构钢筋绑扎牢固;注浆导管引出端应设置在方便的、易于接近的位置。
图8.3—5 注浆导管引出端示意图
(6)注浆管破损部位应割除,并在割除部位重新设置已经安装好注浆导管的注浆管,并与两端原有注浆管进行过渡搭接。
(7)在注浆管附近绑扎或焊接钢筋作业时,应采取临时遮挡措施对注浆管进行保护。
(8)浆液选择:优先选用水泥浆、超细水泥浆,当选用化学灌浆液时,可选用丙烯酸盐浆液、聚氨酯浆液、环氧树脂浆液。注浆应在结构施工完毕、停止降水后进行。
(9)注浆应从最低的注浆端开始,将材料向上挤压;为保证注浆效果宜使注浆液低压缓进。
(10)注浆材料不再流入并且压力计显示没有压力损失后,应维持该压力至少2min。
(11)注浆方案、注浆材料、注浆压力等应由施工、设计、监理单位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共同制定,并对整个注浆过程进行检查分析,确保防水效果满足防水要求。
(12)需要重复注浆时,应确保使用经过核准的注浆材料;任何留在注浆通道内的注浆材料必须在其固化之前清除干净。
2 技术指标
(1)硬质塑料、橡胶管或螺纹管骨架注浆管的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表8.3-1的要求。
表8.3-1 硬质塑料、橡胶管或螺纹管骨架注浆管的主要物理性能
(2) 不锈钢弹簧管骨架注浆管的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表8.3-2的要求。
表8.3-2 不锈钢弹簧管骨架注浆管的主要物理性能
3 适用范围
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在施工缝、后浇带、新旧混凝土接触部位使用,该技术的经济性、施工速度和防渗漏效果都有明显优势。主要应用于地铁、隧道、市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构)筑物。
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该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大量应用。其中国内较典型的工程包括:北京地铁、上海地铁、深圳地铁、杭州地铁、成都地铁、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国家大剧院、杭州大剧院等大型国家重点工程。
8.4 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
1 主要技术内容
遇水膨胀止水胶是一种单组份、无溶剂、遇水膨胀的聚氨酯类无定型膏状体,用于密封结构接缝和钢筋、管、线等周围的渗漏。具有双重密封止水功能,当水进入接缝时,它可以利用橡胶的弹性(以压缩应力止水)和遇水膨胀体积增大(以膨胀压止水)填塞缝隙,起到止水作用。
遇水膨胀止水胶独特的性能优势,使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非常广范的适用范围。无定型膏状,确保它可以适合不规则的基面接缝防水,且施工简便、可操作性强,是各种接缝部位,尤其是不同材质之间、操作空间小施工难度高、潮湿、桩头等部位的密封止水。与水接触,它的膨胀倍率可达原始体积的220%以上。可在垂直面施工,不下垂;耐久性好,化学稳定性优异。
图8.4-1 遇水膨胀止水胶在穿墙管周围施工示意图
2 技术指标
遇水膨胀止水胶的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表8.4-1的要求。
表8.4-1 遇水膨胀止水胶的主要物理性能
3 适用范围
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在施工缝、后浇带、新旧混凝土接触面、穿墙管(盒)、桩头和立柱等部位使用,该技术对不同基面的适应性、施工速度、防水效果和经济性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主要应用于地铁、隧道、市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构)筑物。
4 己应用的典型工程
该技术已在国家大剧院、北京地铁、上海地铁、深圳地铁、杭州地铁、成都地铁、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杭州大剧院、国华电力、宁夏水处理厂、香榭丽购物广场防水工程中应用。
8.5 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
1 主要技术内容
第二代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液是一种新型防水堵漏材料,它用一种新的交联剂,替换了第一代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液中的交联剂N,N-次甲基双丙烯酰胺,浆液中不含有酰胺基团的化合物,更符合环保的要求。同时添加了促使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液的凝胶在水中膨胀的成分,进一步提高了防渗效果。
丙烯酸盐灌浆液是一种防渗堵漏材料,它可以灌入混凝土的细微孔隙中,生成不透水的凝胶,充填混凝土的细微孔隙,达到防渗堵漏的目的。
(1)丙烯酸盐灌浆液用于混凝土裂缝、施工缝防渗堵漏的施工技术
1)灌浆孔的布置
当裂缝深度小于1m时,只须骑缝埋设灌浆嘴和嵌缝止漏就可以灌浆了。灌浆嘴的间距宜为0.3 m~0.5m,在上述范围内选择裂缝宽度大的地方埋设灌浆嘴;当裂缝深度大于1m时,除骑缝埋设灌浆嘴外和嵌缝止漏外,还须在缝的两侧布置穿过缝的斜孔。穿缝深度视缝的宽度和灌浆压力而定,缝宽或灌浆压力大,穿缝深度可以大些,反之应小些。孔与缝的外露处的距离以及孔与孔的间距宜为1 m ~1.5m。
2)嵌缝、埋嘴效果检查
嵌缝、埋嘴效果影响灌浆的质量。灌浆前,灌浆孔应安装阻塞器(或埋管),在一定的压力下通过灌浆孔、嘴压水,检查灌浆嘴是否埋设牢固,缝面是否漏水。
压水时应记录每个孔、嘴每分钟的进水量和邻孔、嘴以及无法嵌缝的外漏点的出
水时间。
3)浆液浓度和凝胶时间的选择
针对裂缝漏水的防渗堵漏,应选用丙烯酸盐等单体含量为40%的A液,和B液混合后形成丙烯酸盐单体含量为20%的浆液。
浆液凝胶时间应相当于压水时水扩散到治理深度所须时间的2~3倍。如有无法嵌缝的外漏点,浆液的凝胶时间应短于外漏点的出水时间。
4)灌浆压力
灌浆压力应根据该部位混凝土所能承受的压力来确定, 应大于该部位承受的水头压力。
5)灌浆工艺
垂直裂缝的灌浆次序,应是自下而上,先深后浅;水平裂缝的灌浆次序,应是自一端到另一端。如果压水资料表明,某些孔、嘴进水量较大,串通范围较广,应优先灌浆。
灌浆时,除已灌和正在灌浆的孔、嘴外,其它孔、嘴均应敞开,以利排水排气。当未灌孔、嘴出浓浆时,可以将其封堵,继续在原孔灌浆,直至原孔在设计压力下不再吸浆或吸浆量小于0.1 L/min,再换灌临近未出浓浆和未出浆的孔、嘴。一条缝最后一个孔、嘴的灌浆,应持续到孔、嘴内浆液凝胶为止。
(2)丙烯酸盐灌浆液用于不密实混凝土防渗堵漏的施工技术
1)灌浆孔的布置
采取分序施工,逐步加密,最终孔距0.5m左右。孔深应达到混凝土厚度的3/4~4/5。
2)浆液浓度和凝胶时间的选择
浆液浓度,应选用丙烯酸盐等单体含量为40%的A液,和B液混合后形成丙烯酸盐等单体含量为20%的浆液。
凝胶时间根据灌浆前钻孔压水时外漏的情况来选择,原则是浆液的凝胶时间要短于压水时的外漏时间,尽可能减少浆液漏失。
3)灌浆压力
灌浆压力应等于该处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水头压力的3~5倍。为了减少浆液的外漏,可以分级升压。
4)灌浆工艺
尽可能采用双液灌浆。因为这类灌浆,外漏渗径短,浆液的凝胶时间短,采用单液灌浆容易堵泵、堵管,不仅浆液浪费大,且难以达到防渗堵漏的效果。
每一孔段灌浆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确保一旦灌浆开始,就能顺利进行到底,灌至孔内浆液凝胶结束。
(3)丙烯酸盐灌浆液用于坝基防渗帷幕的施工技术
1)应用方式
丙烯酸盐灌浆用于坝基防渗帷幕可以有三种方式:纯丙烯酸盐灌浆帷幕、水泥—丙烯酸盐灌浆复合(混合)帷幕、补强帷幕。
①当经过水泥灌浆试验证明,水泥对该部位不具有可灌性,而该部位的透水性又超过坝基防渗要求时,应设计纯丙烯酸盐灌浆帷幕。
② 当经过水泥灌浆试验证明,水泥对该部位具有一定的可灌性,但该部位细微裂隙发育,水泥灌浆时压水透水率Q值大,水泥灌浆单耗小的坝段,水泥灌浆后,应设计一排丙烯酸盐灌浆帷幕,形成水泥—丙烯酸盐灌浆复合(混合)帷幕。
③ 当水泥灌浆后,通过灌浆资料分析和效果检查,发现局部部位水泥灌浆时吸水不吸浆,或达不到防渗标准,针对局部设计丙烯酸盐灌浆补强帷幕。
2) 丙烯酸盐灌浆帷幕的设计
对于纯丙烯酸盐灌浆帷幕、水泥—丙烯酸盐灌浆复合(混合)帷幕,应和水泥灌浆一样,采用分序施工,逐步加密。补强帷幕则只须在需要补强的部位和深度布布置灌浆孔。
① 钻孔
钻孔孔径:为了减少孔容占浆,孔径宜小不宜大;
孔排距:孔距2m,排距视廊道尺寸等条件而定;
段长:接触段2m,以下各段一般可采用5m,如细微裂隙特别发育,透水大,灌浆泵的排浆量小时,应缩短段长;
孔深:成排布置,应达到帷幕底线;补强帷幕,视要求而定。
② 阻塞
分段阻塞或采用孔口封闭器均可,射浆管距离孔底不得超过0.3m,以利于排出孔内积水,减少水对浆液的稀释。
③ 浆液浓度的选择
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材料有15%和20%两种浓度。用于坝基防渗帷幕,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0%的浓度,也可采用15%的浓度。但在灌段出现涌水、灌前Q值>10L/min、或运行水头等于或大于100m时,均应选用20%浓度的浆液。
④ 浆液凝胶时间的控制
丙烯酸盐浆液通过改变外加剂及其加量可以准确地调节其凝胶时间,从而可以控制扩散半径。
依据灌浆孔段压水时的压入流量Q值来调节浆液的凝胶时间。
单液灌浆:
当Q≤5L/min时,凝胶时间为50~60min;
当5L/min≤Q≤10L/min时,凝胶时间为40~50min;
当Q>10L/min时,凝胶时间为30~40min。
第一批混合的浆量以满足管路和孔段占浆量再加开始10min的吸浆量为限,以后每批混合浆量以满足10min的吸浆量为限。
双液灌浆:
当Q≤5L/min时,凝胶时间为35~45min;
当5L/min≤Q≤10L/min时,凝胶时间为25~35min;
当Q>10L/min时,凝胶时间为15~25min。
凝胶时间短于30min的一定要采用双液灌浆;凝胶时间长于30min的尽量采用双液灌浆,可以提高浆液的利用率,减少弃浆,还可以提高灌浆质量,降低劳动强度。
⑤ 灌浆压力
采用水泥灌浆压力的70% ~80%。
⑥ 灌浆
盛浆容器应采用塑料或不锈钢制品;
用反循环法,回浆管进风,进浆管敞开,用风将孔内的积水吹出来;
采用双液灌浆时,将泵的输入管分别与A、B液连接;采用单液灌浆时,在A液中再加入等体积的B液搅拌均匀,将泵的输入管与混合液连接,从进浆管进浆,回浆管出浓浆时,关闭回浆管,记录孔容占浆,尽快升到设计压力;
每5分钟记录一次进浆量,直至灌浆结束;
灌浆应连续进行,只有在邻孔串漏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间歇灌浆;
在设计灌浆压力下,应灌至连续3个读数小于0.02L/min时即可结束。对于有涌水的孔段或地下水流速较大的部位,应灌至孔内浆液凝胶。待最后一批混合的浆液胶凝1小时后,才可松开阻塞器、拔管、扫孔和进行下一工序。
⑦ 封孔
全孔丙烯酸盐灌浆结束后,应通过扫孔的办法将孔内的凝胶清除并冲洗干净,然后用水泥进行压力灌浆封孔。
⑧ 效果检查
丙烯酸盐灌浆结束3天后即可进行效果检查。
2 技术指标
丙烯酸盐灌浆液及其凝胶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8.5-1、表8.5-2要求:
表8.5-1 丙烯酸盐灌浆液物理性能
表8.5-2 丙烯酸盐灌浆液凝胶后的性能
3 适用范围
丙烯酸盐灌浆液可以应用于以下领域:
矿井、巷道、隧洞、涵管止水;混凝土渗水裂隙的防渗堵漏;混凝土结构缝止水系统损坏后的维修;坝基岩石裂隙防渗帷幕灌浆;坝基砂砾石孔隙防渗帷幕灌浆;土壤加固;喷射混凝土施工。
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北京地铁机场线、北京地铁10号线、上海长江隧道、向家坝水电站、丹江口水电站、大岗山水电站、湖南省筱溪水电站等工程。
8.6 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复合防水施工技术
1 主要技术内容
聚乙烯丙纶是由上下两层长丝丙纶无纺布和中间芯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一次加工复合而成的防水卷材。
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是由橡胶、沥青改性材料和特种添加剂制成的弹塑性膏状体,与空气长期接触不固化的防水材料。
施工时先将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涂刮于基面上,然后将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粘贴在上部,卷材与卷材之间也采用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粘结,从而形成复合防水层。特点是冷施工、环保,并可在低温及潮湿基面上施工。
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复合提高并强化了防水功能。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可吸收基层开裂产生的拉应力,适应基层变形能力强,并可以自愈合。虽然卷材是满粘,但同时又达到了空铺的效果,既不窜水,又能够适应基层开裂变形的需求。
2 技术指标
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的物理化学性能应满足表8.6-1要求,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应满足表8.6-2要求。
表8.6-1 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物理性能
表8.6-2 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物理性能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轨道交通、隧道、泳池、桥梁等防水和防渗工程。
4 已应用典型工程
已应用于金沟河热力工程隧道、北京格莱瑞服饰生产研发综合楼、石景山办事处办公楼、房山滨河家园、怀柔生态技术展示中心等防水工程。
8.7 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
1 技术内容
聚氨酯防水涂料是通过化学反应而固化成膜,分为单组分和双组分两种类型。
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为聚氨酯预聚体,在现场涂覆后经过与水或空气中湿气的化学反应,固化形成高弹性防水涂膜。
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由甲、乙两个组分组成,甲组分为聚氨酯预聚体,乙组分为固化组分,现场将甲、乙两个组分按一定的配合比混合均匀,涂覆后经反应固化形成高弹性防水涂膜。
聚氨酯防水涂料可采用喷涂、刮涂、刷涂等工艺施工。施工时需分多层进行涂覆,每层厚度不应大于0.5mm,且相邻两层应相互垂直涂覆。
聚氨酯防水涂膜的特点:
(1)涂膜致密、无接缝,整体性强,在任何复杂的基面均易施工;
(2)涂层具有优良的抗渗性、弹性及低温柔性;
(3)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4)涂料固化成膜易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
(5)对基层平整度要求较高。
2 技术指标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聚氨酯防水涂料》 GB/T 19250-2003的要求。产品按拉伸性能分为Ⅰ、Ⅱ两类。
表8.7-1 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物理力学性能
表8.7-2 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物理力学性能
3 适用范围
非外露防水工程。
4 已应用典型工程
已应用于北京、杭州、郑州、武汉等地铁的明挖车站、北京后现代城、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乔波滑雪馆、吉林国家粮食储备库、石家庄万达广场、杭州新绿园小区、杭州丽江公寓、湖北十堰东风汽车总部办公楼、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等防水工程。  

来源:深圳防水网